English

塞族人现在怎样

科索沃难民营里的一对新人
1999-11-17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

国际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已经5个多月了,今天的科索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?人们又是在怎样地生活?在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新闻部的组织下,我们一组记者来到了科索沃。

清晨,我们从贝尔格莱德出发,经过约6个小时的奔波,来到了与科索沃交界的塞尔维亚境内的最后一个加油站。为了保证安全,司机特意将在贝尔格莱德注册的车牌摘掉,并在汽车的前玻璃上贴上了“人道主义援助组织”的明显标志,不由得使人们立刻感到几分紧张。

一路上倒也是一番和平景象。村民们正忙着往地里送肥,或是焚烧着地里留下的秸秆。街上闲走或交谈的人们,也都显得悠闲自在。偶尔路过的学校,校园里也满是打打闹闹的孩子。不用看也知道,这一带是阿族人居住地区。普里什蒂纳市内,大街上照样车来人往,商店里人虽不多,但也进出频繁。除了比以前更显得脏乱之外,较为明显的变化是:被北约空军炸毁的科索沃内务部大楼仍然是一片瓦砾,在被北约炸掉了半截的桥梁上,车子不得不耐心等待,相互交错着缓慢通过。到处可见身着各式制服的外国军人或警察,涂有KFOR(国际维和部队)和OECD(欧洲安全与和平组织)标志的汽车比比皆是。

店铺里东西一点不少,多是一些日用百货、衣物、食品等居民常用物品。据陪同的塞族人讲,价格一点也不便宜。在维和部队新闻中心阿族人经营的酒吧里,我要了一杯咖啡2个马克(9元人民币),一罐雪碧2.5马克,一瓶一升容量的矿泉水5个马克,这些价格至少要比贝尔格莱德贵4到5倍。但也不奇怪,大量维和部队涌入萨拉热窝时,物价也曾翻了几番,目前普里什蒂纳市内的外国人恐怕也不会少于几万。马路上汽车不少,但许多没有车牌,警察并不去管,车的来源也无人追究,据南外交部消息,仅塞族在科索沃正式注册丢失的车辆就有12000多辆。一对对青年男女在街上闲走、调笑,阳光仍然是那样明媚,生活也依然显得那样醉人。但是,这美好的一切却仅仅属阿族所有,对于塞族人来讲,天空似乎是昏暗的。

北约对南轰炸之前,普里什蒂纳市内居住着约8万名塞族人,但自多国部队进入之后,市内近800所的塞族居民住宅被抢或被强行占领,导致大量塞族居民外移,市内总共也不到几百人,聚集在几片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段上。在市中心沙尔拉·物拉涅大街的一幢楼上,住有几十户塞族居民,由于旁边设有英军的营房和守卫,因此相对来说还较为平静。约万卡,一位塞族内科医生,原先曾在普里兹伦居住,由于房屋被毁,一家五口不得不逃难来到这里。她说,“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了,人们无法外出,不敢外出,孩子们不敢到离楼门很远的地方,只能相互在楼前玩耍一下就赶快回家。从楼前走过时,还要提防对面楼上的阿族人从阳台上扔下鞭炮等物品。经常无电、无水,没有塞语电视,没有塞语广播,阿族人将所有塞族人的电话都掐掉了,因此无法同他人联系,即使是塞族人有病需要帮忙,因为得不到消息也无法前往。每天仅靠着人道主义援助的食品生活,实在不行时,由几个男人结伴,开车到较远一些的塞族村庄去买,附近的阿族商店不但不卖,听到你讲塞语,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。”连载一(未完待续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